- Details
-
2014-12-14
传统意义上而言,设计管理课程是一门由教师课堂教授为主的理论课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设计管理既涉及微观层面的设计项目、营销管理(指向设计项目构成),也指向中观层面的设计组织、资源管理(指向企业形态的构成),甚至是宏观层面的设计战略、策略管理(指向社会形态构成)。对于绝大部分既缺乏实际设计项目组织经验,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国家设计策略所知甚少的设计专业本科生而言,设计管理课程通常是来自于书本的大道理,难以唤起共鸣,兴趣寥寥。与此同时,设计自身外延和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与拓展:从“功能”到“情感”,从“物质”到“非物质”,从“线下”到“线上”,从“定制”到“众包”与“众筹”的各种营销、商业模式的创新……现实社会的设计管理实践早已突破了现有教材的想象,远远走在了时代前沿。
本次为期四周(48个学时)的设计管理课程,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的一次从“纯理论教学”到“实践-理论型教学”尝试。针对视传专业同学的学科背景,作业的设置围绕学生自选的品牌案例研究展开,品牌差异性、接触点与体验是研究中的关键词。在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同学以3人左右的小组为单位,走出校园。通过实践,认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设计研究者的角度调研、分析现有品牌借助设计管理获得成功的原因;从消费者的角度体验,找出现有品牌设计接触点的不足;从设计师的角度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并反思在未来的设计实践中如何灵活运用设计管理。在调研中,鼓励大家结合以往课程的基础,综合运用实地观察、问卷调研、用户分析、SWOT分析、战略分析、人物角色、故事版、情感曲线、服务流程分析等设计研究方法系统展开研究。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工作量大,必须进行明确的团队分工合作与清晰的项目进度规划,小组各成员也由此可以充分体会设计项目管理中的组织与协调。
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调研,同学们对于设计管理的认知落到了实处。一方面,许多同学对自己调研的品牌“路人转粉”;另一方面,同学们自己的设计认知体系得以进一步构建。于是有了同学们在作业中对某跨国品牌分析中长沙“中国大妈”独特消费模式的分析;有了在作业结课演示现场,为激发大家情感体验而分发的丝滑巧克力;还有了许许多多忘我投入,为本组荣誉而通宵奋战的各小组成员……在“痛并快乐着”的同时,同学们也在逐渐迈向《周易》中所期冀的“感而遂通”的理想状态:那些以往被认为“高大上”得的成功品牌不再那么神秘,它们也有内在的设计管理规律课遵循;尽管学习的是设计管理,同学们却更深切地体验到设计的本质,设计服务到人的基本途径。在设计中,既包括人与物的关系:人御使物为人所用,设计好的物,规范制约人的贪欲与假需要;也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作为设计的本原本质,是现代设计之所以存在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在学习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的工作关系,了解他人,从他人了解了自己;从自己出发,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解了自己,了解真正的人情世故; 此外,还包括人与更广大,设计物与人类世界的关系,设计物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书本知识,是由别人概括出来,学生习之如同观摩肖像素描画,通过进入到品牌事与物的过程中,就如同对物写生,自己来进行概括,要难得多。但是感而遂通,以后就可以举一反三,运用亲身经验,亲自概括的一般规律。更进一步,就不是静物写生,因静物写生的感同身受,到进入到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动态写生,摄取,概括,把握,行动,掌控,求得好的结果。感而遂通。每一步的感,都通向更高一级的认知,促成创意创新;每一级的感,无论多么高级,都以亲身亲历亲为为基本条件,归结到“感”。
感,既最基本,也最高级。设计艺术中,感,是通往理性分析、创意创新的必经之路。期待同学们在学习、实践之路上愈行愈远,感而遂通!
(学生作业请点击http://design.hnu.edu.cn/pinwall/topics/8)
策展人:张朵朵
甲午年孟冬于岳麓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