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精彩回顾|“对话:数智时代的文化与设计”系列讲座第十四期

20239月187点,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主办的“对话:数智时代的文化与设计”系列讲座第十四《设计人类学作为设计方法论》特邀全球知名的设计人类学家温迪·甘恩(Wendy Gunn作为主讲嘉宾在线上开讲。该讲座由张朵朵老师作为学术主持,作为2023年秋季学期博士生课程《批判性与历史性研究》课程的讲座之一,主要面向全院教师、硕博研究生展开。会议在腾讯会议B站直播同步举行,吸引了全国兄弟院校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数百名听众的广泛参与取得圆满成功。

甘恩博士有着人类学和设计学双重研究背景,是开拓当代设计人类学领域研究的关键学者之一。现任丹麦奥尔堡大学信息技术与设计学院可持续发展设计研究小组副教授,同时也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新兴技术研究室荣誉教授、苏格兰古董学会会员和英国皇家人类学学院院士她曾在英国阿伯丁大学、南丹麦大学SPIRE研究中心、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全球最重要的设计人类学研究机构有过跨学科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背景。

甘恩博士关注设计过程对从事产品、建筑、工程系统等工作和其中参与个体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产生的来源。在本次讲座中,她通过具体的项目案例展示了设计师和研究者可以如何使用设计人类学作为设计方法,以“互成(intra-action)”作为核心概念进行未来的探索与实践,在多样性、跨学科背景下为设计研究带来崭新的反思视角

甘恩博士首先介绍了设计与人类学交叉的三个重要方向:由人类学主导的设计人类学(design Anthropology,简称dA),人类学为设计服务的设计人类学(Design anthropology,简称Da),以及二者相互学习、呈现出跨学科特性的设计人类学(Design Anthropology,简称DA)。她特别强调了对DA中如何促进者协同发展的关注。因此,这次讲座以甘恩博士的多个跨学科项目案例为基础展开。


太空站的日常使用环境

第一个分享的项目是对空间站考古学研究。在这个项目中,甘恩博士与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丹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通过远程实验在太空站进行了独特的研究。与以往主要关注医学、物理和化学实验不同,这次的设计人类学实验显得较为特殊。

该项目一共进行了两项实验。在第一项实验中,宇航员被要求使用摄像头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以获取有关宇航员如何在太空站内部与物质和周围环境互动的数据。而在第二项实验中,研究团队收集了来自不同太空模块的空气样本,并进行微颗粒分析,以了解这些微粒如何影响和改变了宇航员的感知和体验,尤其是在地球重力环境之外的情况下。


太空站空气中所包含的微颗粒

这些实验标志着首次对太空环境中的物质文化进行了系统观察和记录。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提供关于人类如何利用物质文化和太空环境的见解,还在于深入研究物体和空间的使用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实验结果的分析,有望为未来国际空间站的设计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以确保宇航员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太空环境。


医院内部的空气联通环境

甘恩博士分享的第二个项目基于她在鲁汶大学医院与鲁汶大学建筑能源学教授合作的空气质量改进项目。在医院环境中,空气质量与人们的健康和福祉密切相关。在这个研究中,空气被视为涉及人与环境之间互动以及由此产生感知的要素,因此空气质量的评估包含了感官体验,这是人类学在该项目中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获取定性数据,甘恩博士与病人进行了微观现象学访谈。同时,团队使用了各种固定和流动传感器以获得定量数据。研究团队尝试建立一个协同的分析框架,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这在相关研究中相对较少见。

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同时也源于学术界对于改进评估工具以衡量空气质量、光线、声音、温度等标准的需求。人们的感知和感官体验的差异对这些测量系统提出了挑战。因此,将设计人类学中的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在多个因素,包括室内微生物学、化学物质暴露、人类健康和建筑设计等方面扩展上下文数据,从而形成更为全面的评估系统。

甘恩博士还介绍了她参与的其他项目,包括2016年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举行的“为增进福祉而设计”的跨学科研讨会以及2008年在丹麦和德国进行的家庭室内气候的实地研究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技术研究人员、设计师和人类学家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以往系统性调查和单一主体决策干预的方法不同,这些跨学科研究更加注重实验性和共同创新,将不确定性和新发现纳入考虑。同时,跨学科团队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探索将新兴且不断变化的技术方案融入研究。例如,甘恩博士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加入生物元素是否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不同小组以此命题为基础,结合不同技术进行了创新性的概念生成。


工作坊中不同团队基于生物元素如何帮助优化空气质量所孵化的概念

在经验材料与实地探索的持续互动中,医院中不同人员的感知经验被传达给不同的设计团队,不同利益相关者和不确定性也被考虑在内,这体现了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内部互动中的干预(intra-vention,而不是传统的干预(intervention)。



跨学科团队的日常工作场景

甘恩博士的演讲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和积极的提问。随后,讲座进入了在线讨论环节。湖南大学的张军老师与甘恩博士探讨了设计人类学作为一种新视角的设计方法,并询问了设计人类学家在设计项目中如何发挥领导作用。来自同济大学的武塑杰博士从设计学与设计人类学的溯源角度进行了批判性思考。来自天津大学的耿涵老师与甘恩博士就社会创新设计与设计人类学是否存在交集进行了交流。湖南大学的栾之珑老师结合自身研究分享了有关跨学科知识在设计方法论中的价值转化。湖南大学博士生李浩则与甘恩博士探讨了人类学家在不同跨学科项目中的角色、具体行为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应用人类学方法。学术主持张朵朵老师对会议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并提出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与在座各位学者能有进一步的讨论与合作。

讲座合影

撰文: 胡辰菀 李浩

审校: 张朵朵


Welcom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