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作品推荐:《大熊猫虚拟仿真创新设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工艺美术数字化采集与互动体验设计人才培训》成果展示


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承办的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工艺美术数字化采集与互动体验设计人才培训》经过近三个月的授课、调研与创作实践,于9月6日至9月28日在数字文化创意智能设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举行成果特展。培训成果共计16项工艺美术数字化作品将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公众号“设计四合院”陆续推出介绍,敬请广大师生与业界同行关注及莅临现场参观。


作品名称:大熊猫虚拟仿真创新设计

创作者:罗瑶

作品类型:交互设计/产品设计

指导老师:季铁

创作背景

通过当前文化产业市场的综合分析可知,虽然大熊猫作为中国国宝拥有广泛的知名度,但在数字化领域的开发仍然有待拓展。当前市场上融合现代科技的大熊猫文化产品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在需求。作品旨在将数字技术与四川独特的大熊猫资源相融合,创新性地传承和展示大熊猫文化。通过对大熊猫的形态动作、声音数据和周边产品数字采集进行初步处理及数字重构,设计新的数字互动体验,开发数字熊猫相关的软件应用及周边商品。

数据采集:

首先通过高分辨率图像采集和三维扫描技术,对大熊猫周边产品进行数字化采集包括文创商品、纪念品、装饰品等,通过捕捉设计细节、纹理和形状,同时将详细记录每种产品的材质特性,以便在数字重构过程中保持其真实性和逼真度。前往大熊猫基地,对大熊猫在不同场景下的形态和动作进行全面的3D行为采集通过结合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知识,从熊猫的行走、嬉戏到休息的各种状态进行记录并构建数据模型,然后利用高质量的录音设备,捕捉大熊猫的声音包括叫声、咀嚼声、互动声等为数字化重构中的重要素材。



最后将采集到的形态和动作数据进行重构,通过建模、动画制作和渲染等过程,将大熊猫的外貌和动作还原并做适当的艺术化处理;同时利用音频处理技术,将采集到的声音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还原出大熊猫的叫声、交流声等声音元素,以增强数字化体验的真实感。


作品展示方式&互动方式(后期)

基于数字重构的大熊猫形象,设计创新的数字互动体验。结合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大熊猫的生态环境和日常行为。设计互动场景,让用户可以与数字熊猫进行互动,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乐趣。比如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与大熊猫互动,模拟喂食、游戏、亲近等体验,了解它们的行为特点;用户可以通过观看虚拟大熊猫的生活场景,感受大熊猫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用户对大熊猫文化的认知。

创作感想及下一步预期工作

此次创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同时也让每个参与到其中的成员在这个阶段里不断的汲取知识和养分。数字熊猫项目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大熊猫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进行数字化传承与创新。后期将尝试共建大熊猫数据库一个,大熊猫真实影像、大熊猫周边产品的数据采集;自制虚拟数字大熊猫一只,实现大熊猫真实的动作、声音、交互功能。


作者简介:

罗瑶,198910月出生于四川雅安,中共党员,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学院科研秘书。民族服饰研究专委会会员。



Welcom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