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承办的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工艺美术数字化采集与互动体验设计人才培训》经过近三个月的授课、调研与创作实践,于9月6日至9月28日在数字文化创意智能设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举行成果特展。培训成果共计16项工艺美术数字化作品将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公众号“设计四合院”陆续推出介绍,敬请广大师生与业界同行关注及莅临现场参观。
作品名称:马口窑器型及装饰的现代化设计
作品类型:产品设计/数据平台
创作者:
王成武
1983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会员、龙泉青瓷研究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手工艺术实践与理论。
张一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制造及装配的产品设计。发表学术论文9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专利40余项,出版教材3本(《产品三维建模与设计应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1月)。获得中国设计智造大奖3次、金芦苇工业设计奖1次。
指导老师:季铁
创作背景:
马口窑的古遗址位于湖北省孝感市的汉川市马口镇,与武汉市蔡甸区接壤,北依汉水,南临白石湖,是荆楚地区人文遗存中民窑陶瓷的典型代表,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汉水流域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且有大量留存的古民窑窑址群之一。据考证,马口窑始于北宋年间,产品多为坛、壶、钵、罐、缸、盆、烘炉等民间器皿,其造型端厚淳朴,装饰纹样稚拙凝练, 器物表面的装饰纹样则以富有张力、挥洒自如的抽象形式显著区别于同时代其他陶瓷制品,被列为湖北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围绕马口窑器型及装饰的现代化设计,旨在通过构建马口窑数据平台使用户能够全面了解马口窑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及装饰特色等信息,后基于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尝试模型训练,生成符合现代审美与生活方式的马口窑创新产品。
平台建设与产品交互:
首先通过三维扫描仪采集马口窑瓷器样本的三维数据,包括器型与纹理,并展示在Sketchfab平台,用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近距离的了解马口窑瓷器的装饰与器型。后对马口窑三维数据和纹理、装饰纹样、图文及视频资料的梳理,构建马口窑线上数字资源库,下设“关于马口窑”、“经典器型”、“装饰纹样”、“AIGC创新设计”、“新闻动态”5大板块。为用户了解马口窑的历史文化、三维器型、纹样、相关动态提供相关入口。最后,根据平台提供的SD大模型、Lora及参考参数等进行马口窑的创新设计。
详情可登录平台网址: 扫描二维码进行查阅。
马口窑生产的日用生活陶器以造型独特、装饰丰富、刻划精美、传承有序著称。马口窑陶器的装饰纹样可大致分为人物图案纹样、花鸟禽鱼图案纹样和文字图案纹样。古代的工匠在坯体上以刀为笔,挥洒自如,熟练的刀法简洁大气、虚实相生,内容涵盖了《八仙坛》、《十八学士坛》、《空雕双层龙坛》、《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天仙配》等历史文学题材,使这些生活器皿在装饰纹样上文化意蕴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地域特色、时代审美意识及艺术风格。通过对马口窑中纹样的提取、形变,将其运用在现代产品中,创造具有荆楚风格的日用产品,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光大。
因此,创作的第二部分借助SD-Webui-Aki-v4.2,使用58幅马口窑照片,训练出大模型、Lora,并给出了反向题词、正向提示词和负面提示词,使用controlnet1.1下的Scribble(涂鸦)、Lineart(线稿)、Reference(参考)进行初步文生图,后续通过图生图等方式进行优化。
创作感想:
以马口窑为代表的那些曾经活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时代的浪潮下不可避免的凝固成为历史的片段。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机会从现代生活的视角再次“遇见”那些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日复一日,朴实无华的劳作,看到传统造物艺术的数字之美,重新理解旧时工匠通过双手嵌入到器物中对生活的体悟与愿望。未来的实践的重点将继续运用数字化的信息采集技术捕捉马口窑的器型与装饰特征,进一步训练计算机模型生成突显马口窑瓷器风格又兼具现代生活需求的产品样式,使马口窑文化在技术的加持下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