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承办的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工艺美术数字化采集与互动体验设计人才培训》经过近三个月的授课、调研与创作实践,于9月6日至9月28日在数字文化创意智能设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举行成果特展。培训成果共计16项工艺美术数字化作品将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公众号“设计四合院”陆续推出介绍,敬请广大师生与业界同行关注及莅临现场参观。
作品名称:侗见·四季
作品类型:交互体验游戏
创作者: 陈昱清,麻若璇
指导老师:肖懿、潘英、季铁
创作背景:
《侗见·四季》以广西省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剪纸非遗手工艺人、剪纸刺绣能手覃奶时清的剪纸人生为创作切入点,以书为载体带领观众参与四季轮回,在婉转叙事中观众获得交互体验。
故事以大美视角洞见世间万物,探寻侗族剪纸的魅力。团队从侗寨实地调研中观察侗族生活点滴并积累创作源泉。在数字化训练大模型中通过算法总结出覃奶时清的创作风格,生成出具有其风格的AI剪纸作品。

数据采集
该作品设计建造了一个以Unity来驱动的实时交互风格化侗寨空间,这是一个二次创作后的风格化空间,空间内不仅呈现了侗族剪纸艺术的传统创作思路,还展示了现在数字化AI生成技术下所创作的AI剪纸作品。AI剪纸作品是基于现有覃奶时清剪纸原样藏品的数字化备份保存,通过搭建的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出纹样生成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版纹样的艺术风格。
作品展示与交互:
整个作品的展示方式是通过大屏呈现内容,手柄漫游交互。观者不仅可以在空间内漫游,还可以通过使用手柄,进行“寻找物件”、“摇杆交互”、“触碰交互”三类交互小游戏来了解侗族剪纸艺术的形成思路和数字化发展的转型过程。


创作感想
该作品为少数民族传统纹样的活态化保护提供了一定的想法和新思路。传统文化的活态化传承在于为传统注入新活力,活力来源于创新创作,在针对覃奶时清剪纸作品的二次创作设计下,团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传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通过时代的一步步发展,由定制剪刀所创作剪纸风格化,到Ai生成剪纸风格化,再到本次数字化视觉交互体验设计是设计师们探索、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在不断的迭代发展下,传承探索未来必将可以进入下一个新阶段。
作者简介

陈昱清
女,伦敦艺术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双硕士研究生,湖南大学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舞台视效导演、舞台设计。舞台视效导演工作:2022江苏艺术基金项目《大运扬州-琴鹤同鸣》、2022年江苏卫视春节晚会、2021年央视七夕晚会、2021年央视中秋特别晚会、网易游戏梦幻西游嘉年华晚会等;展览统筹与布展工作:2020年第七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2018年贵州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2018年中国教育博览会学院展厅布置、2017年WSD世界舞台美术展台北等。

麻若璇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专业教师,深圳市插画协会会员,毕业于伯恩茅斯艺术大学,现致力于文化转译及非遗活态化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