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课程回顾——艺科融合的创造力,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工艺美术数字化采集与互动体验设计人才培训》

2023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工艺美术数字化采集与互动体验设计人才培训》依托“数字文化创意智能设计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为平台,针对工艺美术及设计专业人员,在培养其深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文化与艺术底蕴的同时,强调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传统工艺美术数字化转型、保护传承与创新,从而“加强文化数字化采集、创新文化互动体验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构建文化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2022)。于 7月2日下午,邀请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段胜峰教授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汪泳教授,分别以《艺科融合视角下全国美展的评议新方向》、《将视觉作为方法》开展讲座,同时特邀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谢亚平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首先,由段胜峰教授向学员解析全国美术作品展的主要信息、申报条件和价值导向,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作品的评审流程与遴选要求。作为全国最高级别的美术类展览,全国美术作品展五年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每一届都是对全国美术工作者艺术追求与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体检阅,也是当代中国美术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拥抱时代、关注现实、扎根人民,全国美术家在各个美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和多元的样式,用艺术的语言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华审美风范。

段教授指出:“近年来荣获设计类金奖的作品,无一例外皆是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利民利生的好设计。”针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段教授进一步解释道:“中国的设计既要有国际可比性,也要有中国特色、文化特点和价值特性”。2024年将举行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设计类作品征集包括环境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段教授详细介绍了投稿,初评,复评与开幕的重要时间节点,评审流程等信息,后通过对获奖案例的详细解读,明确获奖作品的亮点与核心创意,进一步强调投稿作品要突出创新性,探索性,艺术性及社会民生价值。例如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类金奖《铸梦》,作品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抗洪史诗,画面由近200位抗洪战士组成一幅悲壮的抗洪抢险战斗场景。作品利用不锈钢镜面特有的镜像反射特性,配合创作者扎实的写实能力,准确地将战士们以血肉之躯在惊涛骇浪中铸成连云叠嶂般的铜墙铁壁,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与洪水抗争,保一方和平的英雄精神融入创作。无论从作品立意,创作水平,材料特性的表达,精神力量的传递,都符合全国美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与价值导向。

图片来源:https://www.caanet.org.cn/upfile/2019/201911261445474658.png

在新的转型时期,数字化手段对设计的参与将设计作品的评选标准有了更多元的维度与标准,工艺美术的数字化转型之作或将成为横跨设计与工艺美术的新赛道,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因此,段教授对本次项目的成果输出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项目产出的成果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同时能够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做到有“泥土味”、反映“人民情”、体现“中国心”,真正为人民设计。

同日,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汪泳教授以《视觉作为方法》为题,展示视觉作为知识呈现的媒介的发展历程与未来的创新途径。从原始文明刻在洞穴、石窟上的符号到现如今智能化的沉浸式体验,视觉感知是不同文明时期呈现人类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通过对艺术形式的主动探究,感知创意的重要途径。而随着近年来机械、光学、影像、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发展,视觉感知成为创造共享的新机遇,更是设计参与创造未来的重要阵地。

在系统梳理视觉方法的发展历程之后,汪老师分享了其团队在活化传统手工艺文化方面所做的可视化设计实践。通过设计的视角,考虑视觉传达的媒介与内容,应用的场景,技术,以及使视觉化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使传统文化,在地资源,通过真实的应用场景,运用智能交互,设计思维更好的进行知识体验,文化讲述甚至共同协作。以土家织锦知识的解析与阐释为例,将知识类型进行系统的分类,通过主客观知识的掌握,文化本体的持有者和观察者的角度来规划传统工艺知识可视化的路径,扎根田野,自下而上的挖掘传统工艺的内涵与价值,发展可视化策略从而形成系统的模型框架。在此基础上,汪泳老师及其团队后续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坊实践来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进一步总结了不同类型的传统工艺在进行可视化设计时的特殊性,为后续进行传统工艺知识与文化的可视化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后,谢亚平教授作为学术主持总结道,艺术与科学始终是人类智慧的两座高峰,是人类探索自然和自我存在过程中的外在表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段老师作为全国美展的金奖获得者,详细的从全国美展的评议标准,新的创作方向,创作中的价值体现,对此次艺术基金项目对工艺美术数字化采集,互动体验设计以及文化价值的呈现提供了基于艺术性与思想性表达的启示的作用。“视觉载动信息” 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常说的一句话。从汪老师的讲座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技术是视觉载动信息的前置条件,被技术还原的可视化信息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新的文化视角。然而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还是需要依赖文化的整体性,行为的还原才能进入生活的创造。当前科技的迅猛发展对艺术与设计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通过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方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将需要我们所有的艺术设计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两位教授的讲座相结合,为我们未来更好的发挥工艺美术的创造性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提供了实践的参考框架。

讲座后,学员们针对讲座中引发的兴趣进行了提问,例如隐性知识如何通过可视化的方法进行展示?对于工艺美术与设计研究新手来说,如何更好通过视觉的方法来有效的学习传统知识?三位教授根据各自多年来深耕手工艺设计,视觉传达,文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丰富经验与学员们进行了延展性的讨论并合影留念。


Welcom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