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化科技融合设计工作坊》课程展览

前言

课时/ 48学时

学生/ 2020级硕士研究生

模块/ 数据智能与服务设计、数字文化创新

2021年10月15日,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的《科技文化融合设计工作坊》课程展览在湖南大学桃子湖展厅展出。课程由刘芳、肖懿两位老师负责,设置了两大方向,从文化科技融合的角度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多通道交互技术、3D虚拟重建技术等在文化领域的应用,运用科技挖掘文化数据潜在价值,助力文化数据在设计、文旅新体验等方面的应用。

中国风格文化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应用

灿烂的文化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大数据建设作为文化界的新基建,是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有效举措。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等新生事物一直是驱动设计不断创新的原动力,该选题方向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拾色——基于纹样的传统颜色识别与自动标注

作者:崔盛兰、周瑞丹、王悦恬、李晓露、周贵香

指导老师:刘芳、郭寅曼

“每个中国色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与现代配色不同,中国色的命名方式和应用场景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配色更加重视颜色的意向,“随类赋彩”、“以色达意”。面对纹样图库“多——数据总量多”,“杂——纹样类型杂”,“深——文化内涵深”的三个特点,从“技术应用——自动标注”,“资料整理——统一规则”,“设计研究——化繁为简”三个角度对收集到的纹样数据进行处理,实现颜色、纹样和寓意标签的自动标注。深挖颜色背后的文化故事,结合计算机技术识别图片的配色,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标签推荐、颜色推荐和图片推荐等。为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提供更多的自动调节和智能推荐,基于色板生成的实例纹样的赋色应用等。从意向和色彩两个维度都提供更多的色彩检索和应用选择。

undefined

基于视觉相似性聚类的青铜纹样交互式地图与矢量化处理平台

作者:郑宝莹、李砚辉、张欣蕊、刘修茹

指导老师:刘芳、郭寅曼

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由于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神秘氛围。作品收集整理了3471张中国青铜器纹样,整理了1150条纹样标签,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基于图像视觉特征,以交互式地图的方式聚类和展示中国传统青铜器纹样。设计师可通过浏览青铜纹样地图,直观地欣赏与选取所需青铜器纹样,通过视觉风格与纹样语义标签,为设计师提供纹样内涵与背后的文化故事。并且通过计算机对纹样进行批量化矢量处理,支持设计师便捷使用古代青铜纹样。


山海——艺术品动效的智能生成

作者:王遵富、杨澜、廖思璐、牛文洁、冯子凌

指导老师:刘芳、郭寅曼

古代艺术品“复活”计划,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古代艺术作品中的特定对象自动生成动画效果,探索能创造出新价值的艺术表现。本组同学聚焦中国风格古代艺术作品,从二维、三维角度梳理文物图谱,选取动效与交互的生成对象原型。通过对技术进行改进,解决了现有方法不能很好地实现国画动效自动生成的问题。让更多艺术品“活起来”,使艺术品以更多元的方式走向大众。


文化体验与互动装置设计

该选题方向旨在对互动装置及相关产业进行调研,选择中国文化经典资源,设计面向公众的交互体验装置。


舞龙非遗文化交互体验装置设计

作者:庞宇祥、陈朵怡、吴杰、叶梦蝶、白一茗

指导老师:肖懿、崔进山

本作品围绕非遗文化中舞龙这一民俗为核心,将具有中国特色元素的“龙”进行了数字化创作,并以一种独特、新颖的交互形式呈现。作品基于Unity引擎搭建场景,结合Kinect模块进行用户的动作捕捉,来完成整个交互模块的搭建。通过Kinect识别与追踪用户舞动的龙珠,并映射到Unity搭建的民俗广场情境中,用户成为了龙珠的掌控者,引导龙的运动,触发龙体的各种动作和情境中具有节日氛围的元素,如灯笼、游彩架等,沉浸地体验舞龙的民俗文化。


《纸见》侗族剪纸交互装置设计

作者:谢雨、冉浩、周佳欣、徐靖

指导老师:肖懿、崔进山

目所及、指所剪、纸所见,这是侗族剪纸艺人覃奶时清的创作理念,也是我们这次剪纸交互装置的设计理念。我们的装置主要有由手工艺人覃奶奶的剪纸场景装置、剪纸光影装置、无限空间装置组成,结合地面剪纸投影和空中立体剪纸悬挂,形成沉浸式的剪纸交互装置空间。我们希望用户可以通过我们的装置“看见”侗族剪纸的独特艺术魅力、“看见”侗族剪纸背后的故事和手工艺人以及“看见”侗族剪纸的传承与创新。

长沙窑文化体验场景设计

作者:尹家俊,王霈源,方浩翔,欧阳洁倩

指导老师:王宝升,周健

长沙窑文化体验场景设计项目通过提取文化元素、搭建故事框架、渲染场景氛围,为参观者营造沉浸式体验的同时,将我院长沙窑相关科研成果及项目案例进行汇总和展示。交互内容上,根据“黑石号”历史背景,结合“胡旋舞”、“摩羯鱼”等富有特色的纹案造型,输出具有“神秘感”、“沉浸感”、和“科技感”特点的三维化游戏创作。场景设计上,采用“帆船”意象,结合场景尺寸及布展内容类型,合理运用灯光、特殊屏及音效,搭建展示空间。


一带一路文化大数据双屏交互设计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本主题围绕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相关的一带一路设计项目进行可视化设计,充分展现新时代背景下的科技人文融合趋势


一带一路文化大数据双屏交互设计

作者:张紫钰、郭秦逸

指导老师:袁翔、蒋友燏

      “一带一路”文化大数据可视化设计,收集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文化项目基于地图进行可视化展示。根据项目进行数据分类,后台进行地区、内容、媒体等标签,前台以项目为单位基于地图进行数据展示,控制屏进行数据展示控制,大屏同步展示内容。大屏基于地区以圆圈大小进行数据展示,左侧为项目详情以及地区分类,右侧为所有项目简图合集,动态瀑布流形式进行滚动展示。用户在控制屏内可进行内容选择与内容控制,对应大屏将展开项目详情卡片与详情展示。

一带一路文化大数据双屏交互设计

作者:苏涛、陈宇凤

指导老师:袁翔、蒋友燏

       此方案为一带一路双屏交互可视化设计,大屏作为展示端,小屏作为控制端。大屏基于地区以环形图进行设计、报告、活动和视频四种类型数据展示,左侧为项目总数以及地区分类,右侧为项目地点卡片展示,背景可通过透明度变化切换不同作品卡片。用户在控制屏内可进行内容选择与内容控制,对应大屏将展开项目详情卡片与详情展示。

Welcom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