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战胜隔离的设计——为后疫情时代弹性、健康系统而设计” ——设计艺术学院《复杂系统设计》、《设计演变与可持续》课程设计作品汇报

课程学生:2017级工业设计专业(1-4班),2019级部分硕士研究生同学

指导教师:张军 副教授

协同指导教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钟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钱晓波/肖东娟,广州美院丁熊等

课程主题:

针对2020新冠疫情危机下居民出行、物资、安全防护、生理心理健康等抗疫新常态状态下的弹性、可持续系统设计

课程背景:

2020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数以百万计生命被病毒侵蚀乃至被摧毁,全球各地都开始实施前所未有的疫情管控,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常态。与此同时,疫情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运作、经济的运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可持续健康和生存环境的渴求愈发迫切,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现有系统的脆弱性和不足,用设计的力量建立起有韧性、适应未来健康危机的生存系统,并针对当下疫情影响提出有效的革新方案。在此背景下,在2020春季学期开始之际,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联合“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Design for Social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DESIS)网络的中国成员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等共同发起了“战胜隔离的设计”(Design out Isolation)联合主题课程。各校相关教师在新学年的服务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等相关的本科、研究生课程中,同期开展主题教学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响应正在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探索以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介入社会问题,实践“设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本次主题教学项目得到了“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网络”(DESIS network)与“全球设计教育院校联盟”(CUMULUS)的大力支持。

在此背景下,《复杂系统设计》和《设计演变与可持续设计》两门课程在2月17日第一周如期开启线上授课和学习任务,尽管受到当时仍十分严峻的新冠疫情影响,所有的课程均为网上教学,这对于设计实践类专业课程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社会调研、小组头脑风暴和团队协同合作等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环节,也都不得不全部转为线上进行。课程采用了雨课堂+腾讯会议的形式直播讲授相关的设计理念、设计工具与方法,邀请国外设计师、社区工作组织、环境企业和医疗机构等负责人在线介绍最新学习资源和相关系统运行情况,以多视角和比以往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活动。同时引导分布在各个地方、隔离在家的同学们,以问题解决者的心态和视角认真观察和发掘所在社区、城市中因为疫情而受到影响的人群和各种社会现象,包括对亲朋好友等采取网络和电话交流等形式了解居民态度和意愿,代替实地走访、观察、面对面访谈等常规方法,结合在线课堂学习和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深刻理解了社会、经济、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尝试使用系统思考和深度挖掘设计介入的各种机会点,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带入对未来健康、弹性城市和社区的设计构建中。

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与清华、江大等兄弟院校教师积极协作、互相支持,在概念深化与方案详细设计环节,多次进行线上共同指导和答疑。

本次课程以开放、协作、共享的精神实践社会创新设计,并且创新性地教授学生学习Giga Mapping作为研究工具深入理解系统复杂要素并进行视觉表现,引入Miro和“会议桌”等在线协同工作平台,引导同学们开展完全基于分布式、异地的线上工作坊,完成头脑风暴、协同绘图、协作设计等研究和设计任务。

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广州美院等教师共同参与在线指导和设计方案讨论

同学在Miro平台开展在线讨论和协同设计工作坊

小组同学使用Giga-Mapping方法整理研究思路

小组同学使用Giga-Mapping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系统化梳理和信息视觉化

小组同学使用Giga-Mapping对方案系统的构架和要素进行视觉化表现


4月14日,在DESIS网络的组织协调之下,亚太地区的多所设计院校召开网络会议,分享在新冠危机中的设计教学与实践经验。清华大学钟芳、同济大学倪旻卿、江南大学钱晓波以及湖南大学张军等向来自韩国、新西兰、巴西、泰国等数十所成员院校的同仁们分享了本次主题课程的过程与阶段性成果,中国区成员的高效组织与丰硕成果得到了高度评价。

向DESIS网络全球伙伴介绍中国设计方案


4月中旬,受意大利严峻的新冠疫情影响,CUMULUS罗马组委会宣布会议延期一年举办,此时,参与项目的各校课程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展示同学们的设计成果,与其他国家的设计研究及实践者分享中国案例与经验。5月4日,经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协调,“战胜隔离的设计”线下首展在成都湖美术馆举行,五所成员院校共同提供了37件作品参加展览,配合线下展览,清华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大学的任课教师以及同学还组织了线上工作坊,介绍了参展作品,并且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

师生参加线上工作坊,与观众交流

今年9月,世界设计组织(WDO,前身为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评选的2020世界设计之都( WDC ) 法国里尔市(Lille)将组织“协作式城市”展览,受策展人Francios Jegou的邀请,Desis中国联盟院校“战胜隔离的设计”课程教学成果也将在Lille进行线下展览。

经过近两个月的课程学习和设计,40组本科和研究生同学最终提出应对解决当下疫情危机及未来3-5年健康目标下的弹性社区和城市系统筹创新概念和系统构想,涵盖社区出行和管控、快速检测与隔离、生活物资需求、医疗废弃物管理、孕妇及慢性病人自助就医、老人及弱势群体关爱、线上哀悼、医院临时睡眠舱、儿童危机心理健康疏导、社区志愿者管理、网格化治理体系下防控知识指导手册、辟谣平台等服务、产品和系统层面的设计解决方案。全部设计方案已上传学院课程成果发布平台图钉墙,如下所示为部分本科和研究生同学作品。


作品01:大流行病前期快速隔离系统

设计者:魏英杰 姜睿 韦雅安 刘艺琪 韩玉晶

创意说明:针对大流行病初期快速隔离系统关注于大流行病人际间持续快速传播阶段,如何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至患者及待检等人群的隔离系统之中,为此产出HIVE模块式流动建筑群并搭载医护人员病患管理Web端及快速信息录入的ID手环。


作品02:社区疑似患者便捷隔离检测系统

设计者:郑帆 郭胜楠 朱启奔 冀凯雄

创意说明:针对大流行病情况下社区疑似患者临时检查系统


作品03:秒予-社区志愿服务系统

设计者:邓雨凤  覃洁莹  覃笑寒  赵欣

创意说明: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弹性的应急居民志愿者招募和组织管 理系统,让政府能更有序地调度志愿者展开应急救助。其次关注居民志愿者的工 作诉求,为志愿者提供一定的主动选择空间;同时致力于保障居民志愿者相关权 益,让志愿系统具有可持续性。


作品04:CUBE-INN 疫情下紧急睡眠场所服务系统设计

设计者:佘瑜欣  王丹戎  李欣媛  赵雨欣

创意说明:Cube-Inn方块空间——疫情下的临时互助“港湾。在疫情暴发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快速建立起一个新的互助社区,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临时休息场所,同时可以解决城市流浪人群安置/工作等问题。


作品05:Chro-ma疫情下的慢病管理服务系统

设计者:张屿然 杨婧媛 卢慧子 蔡宇妃 陈湘怡

创意说明:Chro-ma是一个为慢病患者打造的专属平台,可以提供可靠高效全面的慢病管理服务、权威的慢病相关医疗信息和自由的病友交流空间。Chro-ma希望帮助慢病患者建立起能够自我管理的信心,缓解面对突发状况来临时的无助感。


作品06:E-Joy儿童桌游系统

设计者:徐岳 杜韦柯 向往 李泽阳 张超逸

创意说明:这是一套主要针对 6-12 岁儿童的以疫情"大逃亡"为主题的教育桌游系统。包含了线下实体版本,线下游戏空间,线上开源平台(用户可以下载素材包进行再创作并发布自己的作品,拓展新的可能,也提供了线上交流的机会)。 以此达到儿童与家长、老师、伙伴们的双向交流与疫情知识科普的目的。


作品07:T²非营利性志愿辟谣平台

设计者:刘思宇 龙嘉茜 石涵睿 叶欣然

创意说明:T²非营利性志愿辟谣系统,旨在通过发动群众力量,鼓励民众提高信息素养,主动质疑,共同应对虚假信息过量问题。


作品08:Memorial(物念)—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设计者:赵新元、王鑫杨、高欣怡、黄加甄

创意说明:我们关注了疫情中丧亲者的处境,陪伴治疗、遗体告别、骨灰领取、葬礼举办、共同面对的缺失与重重困难使得丧亲者丧失传统哀悼途径。因此针对哀悼途径缺失问题我们设计了Memorial(物念):结合社区、殡仪馆和医院力量,以遗物传递、灵车骨灰运送、线上墓园灵车骨灰运送等服务为丧亲者和亲友创造连结,加强社会支持,助其度过哀悼时期。


作品09:应对未来疫情的垂直城市交通系统

设计者:梁卓尔  俞迪恺  田源

创意说明: 这是一种适应未来垂直城市的弹性交通系统,该系统在日常运行和疫情时具有不同的运作模式,以在疫情产生的每个流程进行弹性响应。系统由满足人的日常出行的共享电梯、公共电梯、应对紧急情况的紧急救援舱和满足人的日常生活物资需求的物流电梯组成。在疫情时公共和共享电梯限制运行,隔离单个建筑,紧急救援舱进入楼内工作,物流电梯满足被隔离在家的人的基本生活物资需求。


作品10:Slimask-口罩安全回收系统

设计者:赫然  从雅雯  唐佳琪  吴俊驰

创意说明: 疫情之中口罩消耗数量激增,然而绝大多数居民并未妥善处理废弃口罩,因而带来了诸多隐患。Slimask-口罩安心管家是一套针对废弃口罩回收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包含四件产品、一款小程序及配套科普手册,通过提供便捷、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居民在家庭和社区中合理地处理和丢弃口罩。


作品11:大禹智库-基于共享的高效治理云服务系统

设计者:袁龙、武星廷、刘帆宇、陈清霞

创意说明:着眼于疫情防控中的防控治理中的措施上传下达而造成的低效化与透明度治理问题,通过“大禹智库”这样的云服务系统,为措施的上传下达提供有效路径,并通过优化优秀治理经验的共享与获取体验,让中下层治理者能从中进行敏捷学习,以帮助他们及时且有效地应对疫情。


作品12:植愿——基于植物治疗的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心理疗愈设计

设计者:侯伟迪、邹锦雯、邓兰婷、赵子瑶

创意说明:针对疫情中一线医护人的心理状态,以多感官、无接触、可持续等理念为设计核心,设计了一套基于植物治疗的线上送花种植体验服务和系列多感官通道互动体验装置,以缓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


作品13:Co-Mart可买联盟系统设计

设计者:崔沁茹S908W0526/张鹏娟S908W0527/周瑞丹S190800610/张婧婧

创意说明:以社区超市、个体商家和物流配送平台为主要合作伙伴,以售卖商品、信息发布、广告宣传为关键活动,致力于打造城市范围内的线下商家联盟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更近更精准的商品,并帮助商家了解市场情况。 在疫情情况下,Co-Mart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利用搭载了商品服务的模块化可移动空间的按需流转实现居民用户端活动范围的缩小、商家端活动范围的扩大,实现用少部分主体的大范围移动来满足大部分群体的生活需求的。


作品14:SISTER CARE-女性健康社区互助方案

设计者:蔡宇洁、万紫荆、赵静怡、朱彤

创意说明:依托健康社区app,建立女性健康关怀网络,为疫情及突发危机情况下的弱势女性提供所需的健康服务,并为她们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



更多设计方案请浏览图钉墙:

https://pinwall.design-engine.org/workFolder/711

https://pinwall.design-engine.org/workFolder/712

https://pinwall.design-engine.org/workFolder/713


Welcom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