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工业设计本科2017级《服务设计与商业模式》课程作业展圆满落幕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服务设计与商业模式》课程主要围绕日常生活中各种“服务”接触点展开设计,课程今年首次聚焦社会公平问题,给了参与课程的同学们一次机会去围绕公平这个命题进行服务设计方面的探索。

12月23日至12月25日在桃子湖展厅,工业设计本科2017级同学们将各自对于服务设计与公平的探索成果汇集成立一场有关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拟的集体思想实验。将所有的已然和未然在公平的尺度下去丈量、去思索,从社会到人文、从信息到文明在服务设计的维度下向前延伸的可能性。

“人间万象,为谁服务?”这是本课程授课教师胡莹老师在开展时引导同学们思考的问题。2017级服务设计的课题不同以往所关注的校园、社区等,公平这个话题也许在商业价值上会有所欠缺,但是当同学们有机会回过头来去思考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的时候,眼光自然而然地放回了自己身边,去到问题产生的现场,发现各种隐含在生活中的可能性。也许课程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同学们从互联网原住民的角度出发,以服务设计这样一个途径去讲述公平在当代青年的话语体系下所呈现出的独特表征。而在将来的设计中,服务也会成为我们交付的产品所要拥有的独特组成部分,在同学们的经验中,将来,一个产品既要有实体又要有能够与之关联的各种服务。

我院对设计人类学、地域文化创新领域颇有研究的张朵朵老师则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深度用户,相比从前更多地关注到了“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这也为本次课题广泛聚焦社会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院张军老师、马超民老师、袁翔老师、欧静老师、王宝升老师,以及研究服务设计方向的博士后郭寅曼等,也来到展厅就不同侧重点与参展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们在现有方案的基础上打开新的思路。

学生虽然没有迈入社会,却应该具备一定的商业储备,未来才更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本次的展览也不仅限于学院内部的交流,湖南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联络部主管蔡胜、湖南深拓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晨彧、湖南美巴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勇等嘉宾也来到展览现场,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他们肯定了同学们作为大三学生所具备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从不同维度为设计者提出了建议。

此外,来自我院其他年级、我校其他学院的学生以及其他院校的师生等也自发前来观展。到场观展的老师和同学们与各展位的设计团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从各个层面引发了设计团队新的思考。

有关公平的讨论贯穿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马克思、科斯、涂尔干等著名的学者为公平这个命题曾提供过车载斗量的注解,而20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三名美国经济学家,表彰他们将田野实验的方法运用到了扶贫研究中,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

这一奖项的公布告诉世人:世界认可每一个深入现场去了解并解决问题的行为。而这,正是服务设计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作为未来的设计师应该明白——能够解决问题的设计不会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应当是走近问题产生的现场去了解每一个问题产生的根源之后所得出的最适解。贫困是这个世界诸多不公平中的一个侧面,而这次,各个设计团队的作品带领观展者的思绪走过大街小巷,穿梭于过去与未来,将一个个系统翻开,去透视系统下复杂的枝叶与脉络,以使得我们透视的系统在“公平”这个相对概念中走得更远一点。也使观展者看到了人在各个生命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偏见与误读;看到了信息时代下数据、算法的罪与罚;看到了各个圈子互相之间的交融与冲突;以及人们在各种合作与交集中为各自所创设的阻力与便捷……

很多时候,设计核心点就是如何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服务设计与商业模式》课程的模式切实做到了多维度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其输出极为丰富多元。这次课程作业展让外界听到了在社会公平话题之下,这一百多名未来的设计师们最真实的声音。三十多个设计团队纵然有着各不相同的求解方式,但他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公平发声”。

这次作业展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交流,能够引发参展者与观展者双方的思考——在校大学生并不应当“一心只读圣贤书”;设计师不仅要“闻窗外事”,亦要知窗外事、谋窗外事。

设计,为人;设计,为公平。

文 | 李雅馨、徐方俊、何璇

图 | 李锦、高原雪、唐佳琪、徐方俊


Welcom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