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工科·新设计” ——“智能机器与人-智能体交互”国际论坛精彩回顾

         2021年11月19日,北京时间9-11点,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主办的 “新工科·新设计” ——“智能机器与人-智能体交互” 国际论坛,以线上直播结合线下论坛的形式如期举行。

       本次论坛由湖南大学王巍教授担任圆桌主持,邀请了来自美国和中国等五位研究者与实践者,分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战略合作总监江峰先生,佐治亚理工学院Karen Feigh教授,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杜宜伦教授,普渡大学 Cheryl Zhenyu Qian教授,与湖南大学谭浩教授。嘉宾每人先分享了一个简短的学术汇报,然后一起进入了圆桌讨论阶段,围绕对于AI、智能机器与人智能体交互的思考与实践,积极展开交流和思考。本次论坛在哔哩哔哩线上直播,精彩不断,吸引了4000多名在线观众及对相关议题的热烈讨论。 

视频回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44y1a7vJ?spm_id_from=333.999.0.0

Part 01 

嘉宾学术汇报

01:江峰先生,战略合作总监,微软亚洲研究院

主题:人工智能引领的数字化变革  微软亚洲研究院战略合作总监江峰先生首先介绍了Microsoft的使命和Microsoft Research Center (MSRA)的基本情况和它的使命:促进新兴技术的变革,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产品中,研究革命性的技术。基于这个使命,7000多篇文章或者专利已经发表。他其次介绍了判断人工智能化标准的变革,从拥有计算/记忆能力,到拥有感知能力,到拥有判断能力,再到当今的拥有独立思维的能力。他提到,前三种能力在如今的人工智能上已经体现了,并且超过了人类,但达到第四种能力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江峰先生然后列举了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化运用实例,比机器生成的画,音乐,已经足以和人类媲美。最后提到了Microsoft的Digital transformation as a service (DTaaS)项目,介绍了融合人工智能和其他领域的三个优势, 优化逻辑,数据存储和预测需求模型。

02:Karen Feigh教授,丹尼尔.古根海姆航天航空工程系研究副主任,佐治亚理工学院

主题:智能机器与人类的自主交互       佐治亚理工的Karen教授首先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融合背景下的三个开放性问题:1)考虑到人类与智能机器一起工作/与智能机器一起工作时,人类最合适的角色是什么?2)我们如何根据人的角色充分利用人的作用?3)任务的上下文有多重要?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她阐明有四个信息是清楚的:1)人处在产品设计制造(从初代架构模型到产品报废/更换)的每一个过程,不可分割。由此,将自动化融合到这个过程中是相当困难的。2)将任务分给人工智能不会减轻人的负担,反而会增加人的负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创建了一个新的合同协作的过程。3)为了支持这个合同写作的过程,必须设计新的人机交互界面。4)必须采用灵活的优化途径和变化发展的目标,单一的目标反而会让成熟的解决方案失效,或者阻碍新兴技术的变革。她最后提到,在未来的智能交互设计中,这些问题和信息一定是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03:Ellen Do杜宜伦教授,ATLAS研究院合作与创新主任,ACME实验室,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主题:创意技术与设计的乐趣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Ellen Do教授从另一个角度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能做什么有意义而且有趣的事情。她引用了著名设计思想家Paul Rand的话语: “一切皆是设计” ,进而畅享未来。她其次介绍了ATLAS研究中心的组织架构。她接着提出: “一切物品皆是界面” 的理念,然后介绍了她自己的一些将技术融合进设计的有趣研究项目。比如 1)Machamagnets- 一个运用磁铁和3D打印技术制造不同的触觉感触界面,移动方式和有形输入设备的设计。她另外介绍了一个基于这个项目的游戏设计:Hot Swap 2)Jam Station/Sensing – 利用纸作为界面 3)Tangible interfaces with Printed Paper Marker – 运用纸作为界面,并结合计算机图形视觉 4)shapeBots- 一个可移动机器人图形和触觉界面。

04:Cheryl Zhenyu Qian教授,系主任,交互设计与工业设计,普渡大学

主题:数字信息处理与可视化        普渡大学的Cheryl教授从数据收集和可视化的角度对智能交互的发展做了新的解读。她提出人类已经进入泽字节时代,如何处理和展示各种各样的数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个目标,她介绍了她之前的而一些尝试,主要包括:1)数据可视化显示 2)面向大量受众的信息图表 3)数据雕刻4)数据分析系统设计 和 5)数据融合进设计这五个方面。她最后针对灵感来源的问题,提出灵感可以从多个通道获取,比如1)自然 (比如用樱花树显示日本的自杀率和美国的对比)2)隐喻(比如朋友圈的关系网设计)3)数据融合(比如HeatMosaic)和4)人与机器的合作模式(比如CloudAnootator)。她最后提到设计师在智能交互浪潮中的角色和职责,以及怎样运用设计语言让数据更好的可视化。

05:谭浩教授,副院长,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主题:机器行为—设计新的人类孵化关系        湖南大学的谭浩教授首先介绍了设计发展的几个阶段,从工业设计(自1919年以来),信息化设计(自1970年代以来)到如今的智能化设计。他提出在当今的智能化设计浪潮中的一些问题,比如算法的普遍性,复杂性以及其对人类文明影响的不确定性。谭浩教授然后讨论了机器行为的问题,比如人工科学的定义,它的范畴是怎样的,以及机器行为如何体现人工智能的进化本质。他接着介绍了一些基于机器行为的研究例子,比如和百度合作的对自动化驾驶汽车与人信息交流的探讨,以及和华为合作的对自动化驾驶汽车分级的工作。 他最后指出,机器行为是一个全新的,变革性的针对于设计亚牛的方法论,可以引领传统人机交互的变革。

Part 02 

圆桌讨论        由于时间限制,在这个阶段,王巍教授向与会者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智能时代人机交互最大的研究机遇是什么?” 与会者都提到了如何让机器理解人类认知模型(mental-model)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谭浩教授“未来的人工智能能自己进化,设计创新首先会发生在机器端。所以机器会极大程度的影响人类和人类社会。我们必须看到这个变化的过程,并且设计一套新的方法论,融合自然科学比如动物行为学,来设计正确的人工智能行为”

Karen教授: “让人工智能理解人类的认知模型具有挑战性。但是理解人类认知模型的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

Ellen 教授 “人类如何与人工智能合作,人的角色是什么,人工智能如何理解人的认知模型?这些问题必须要得到解答。”

Cheryl教授 “人工智能生成的数据以及信息已经十分可考虑,但是怎样确保它们一定是准确的呢?引用万物有灵论的观点,人工智能终究会有自己的意识和思考,必须要培养出它们一个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

Part 03 

结语

       智能装备、智慧家居与出行已成为设计新前沿。聚焦人与各种自主系统的新关系,从无人汽车到智能音箱,其将深刻地重新定义交互范式与未来用户体验。本次论坛圆满结束,“新工科、新设计”论坛将持续举办,敬请关注。

Welcom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