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工科 新设计|数字文化创新设计论坛论坛

论坛名称:

数字文化创新论坛

论坛时间:

2021年1月25日(周一)下午 14:00-18:45

主办单位: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论坛介绍:

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寄语青年学者“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如何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设计学科发展,以及“四个面向”双循环驱动下的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根据教育部“新工科”战略部署,“新工科·新设计”学术论坛将邀请来自学术界及产业界不同领域的学者和专家,以“新工科”建设作为出发点,聚焦“新设计”学科内涵建设,展开积极多元的交流和思考。


论坛第


数字文化创新


“新工科·新设计”学术论坛第期邀请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邮电大学、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学院的专家教授,一起深入研讨交流。本次学术论坛以“数字文化创新”为主题, 探索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数字文化内容创作、传播、呈现与应用的新方法与实践路径。


会议议程

开幕致辞:


季铁教授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14:00-14:10


主题演讲

序号

报告主题

报告人

单位

时间

1

面向多风格肖像画的人工智能媒体艺术创作

刘永进

清华大学

14:10-14:40

2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

费俊

中央美术学院

14:45-15:15

3

数字文化标准探索

陈洪

北京邮电大学

15:20-15:50

4

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当信息技术遇上文化遗产

冯伟

天津大学

15:55-16:25

5

影视虚拟预演技术

马利庄

上海交通大学

16:30-17:00

6

Sonic Interaction Design Explorations

Nick Bryran-Kinns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学院

17:05-17:35

7

数字经济下半场:文化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宋洋洋

中国人民大学

17:40-18:10

8

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叙事

王之纲

清华大学

18:15-18:45




学术主持

肖懿

肖懿,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犹他大学访问学者,湖南大学岳麓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完成手机游戏/AR/VR等多项企业横向项目。在IEEE TNNLS、IEEE TVCG、ICCV、IEEE TMM等国际顶级期刊与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智能设计等方向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演讲嘉宾


1.刘永进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导。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入选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两次获得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度最佳论文奖(2017,2018)、国际著名会议SPM2014的最佳论文奖、CVMJ期刊2015年度最佳论文奖以及指导博士生获得IEEE ROBIO 2017最佳学生论文提名奖,培养多名博士生、硕士生获得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2017)和日本大川情报通信基金研究助成项目奖(2016),获得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18年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费俊

  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主任,某集体首席创意总监、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联合策展人。他的艺术和设计作品多次展出于国内外画廊、博物馆和艺术节,并荣获了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和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荣誉。他以艺术家、设计师和教育者的多重身份从事艺术与科技研究、实践涉足数字艺术、交互艺术、体验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出版、智能汽车、界面设计和其他未知领域;作为艺术家,他的艺术实践主要关注由虚拟和实体空间的共同构建的混合空间。作为设计师,他为故宫博物院、奥迪中国研究院、时尚出版集团等机构主持了大量移动应用程序和交互空间装置的设计和研发等;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是艺术与科技学科建设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3.王之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所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九届)新媒体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演艺科技》杂志编委。王之纲于2009年创立鱼果动画工作室,现任鱼果动画创意总监。多媒体视觉设计师,作品以浓厚的艺术气息和丰富的表现力见长,横跨建筑投影、4D电影、舞台多媒体、活动庆典、电视包装等多个领域。作为国内原创影像的先驱,其作品影像艺术被广泛运用于如下类型的舞台演出中:一、晚会等大型歌舞表演活动,比如2009、2010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2008奥运会开幕式、2010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二、戏剧类舞台表演,比如话剧《堂吉诃德》、音乐剧《英雄》、舞剧《秘境青海》、戏曲等。三、大型商业演出(Show),比如拉斯维加斯的著名秀《KA Show》、《O Show》等等。四、各种商业品牌推广活动,越来越多知名品牌通过舞台表现的方式举行各种商业活动以提升其品牌价值。



4.冯伟

  天津大学教授,博导,智能与计算学部副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国家文物局“文物本体表面监测与分析研究”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天津市认知计算和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图像科学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遥感图像专业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工委委员。主要研究兴趣为计算机视觉、视觉机器人、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发表包括TPAMI、IJCV、TIP、CVPR、ICCV在内的学术论文100余篇。近年来,在真实赋存环境下的文物本体微变精密测量方向取得多项代表性成果,在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颐和园、故宫等二十多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应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担任SCI期刊Neurocomputing和Journal of Ambient Intelligence and Humanized Computing (JAIHC)编委。



5.马利庄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理事、“计算机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数字设计与数字艺术专委会副主任;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与二等奖、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其中1998年下半年赴德国Fraunhofer IGD国际图形学研究院做访问教授,1999年至2000年作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CAMTech先进多媒体中心客座教授,2002年至今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2017年至今为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目前,团队正在进行图像与视频识别,3D场景的视觉重建与绘制、开放环境中物体识别与人物行为分析、视频监控、医学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与腾讯优图合作在人脸识别、姿态估计等相关国际公认数据集上刷新8次世界纪录。


6.Nick Bryran-Kinns


  博士,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交互设计专业教授,EPSRC+AHRC媒体与艺术技术中心博士培训项目主任,湖南大学访问教授。EECS国际合资企业的主管,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员,计算机机械协会高级成员,并管理数字音乐中心的声音交互设计实验室。在跨文化设计、参与式设计、相互接触、互动艺术和有形界面等领域的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他的研究在国际上多次展出,被《新科学家》和英国广播公司广泛报道。同时,布莱恩-金恩斯教授为欧洲委员会和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关于创造力和IT方面的专家咨询。他是ACM创意与认知系列会议的指导委员会主席,并获得ACM和BCS服务表彰奖。



7.宋洋洋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产业 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负责人。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旅游演艺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上网服务场所星级评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文化旅游产业专家智库专家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智库专家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评审专家,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评审专家,全国文化和旅游优选投融资项目评审专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评审专家,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评审专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评审专家,“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评审专家,科技部“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起草组专家,科技部现代服务业专题“十四五”战略研究专题组专家,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现代服务业领域研究组专家,面向2035年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组专家。

  主持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等中央部委课题数十项,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南京市、常州市等多个地方文化旅游规划、文化科技规划,部分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部委政策制定、地方政府产业决策



8.陈洪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国际电信联盟数字文化标准组报告人、中国仿真学会数字娱乐专委会副主任、文旅部文化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动漫游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北邮咪咕联合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数字文化技术的研究,涉足自然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数字动漫、功能游戏等,力求以技术标准为龙头推动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产业化。



Welcom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