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下午15:30,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主办的“新工科·新设计”系列讲座第七十期于学院桃子湖D4-101教室顺利举办,特邀品物流形设计合伙人、融设计图书馆副馆长卢靖毅女士作为主讲嘉宾,以“传统的未来”为主题展开学术演讲,讲座由李辉老师主持。
卢馆长首先分享了位于杭州北部青山村的融设计图书馆的诞生与发展历程,并强调融设计图书馆的使命,即探索传统的价值和未来,研究传统手工艺,将之转化成为当代设计,为全球的设计师带来灵感。
卢馆长接着对融设计图书馆近期的项目成果进行了介绍,并且向在场师生分享了“以设计师的好奇为引导力的研究方法”,包括明确研究问题,进行桌面调研与田野考察 (进行访谈、记录和采集等工作),之后对工艺进行解构,生成思维导图和材料的记录。
融设计图书馆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了一套富有特色的从传统手工艺到当代材料的研究与设计方法:由观察与研究传统手工艺出发、研判趋势、发散思维产生灵感概念主题,从材料色彩、图案及表面等不同维度,动手试验材料的各种极限、尺寸、特性等,生成系列概念材料,之后再根据量产工艺的需求绘制技术图纸,与供应商反复推敲,直到产生一系列的工业材料样片、一个可量产的材料,整个设计研发过程可能会需要两年的时间。
卢馆长之后讲述了关于青山村的故事,并分享了在青山村通过和村民一起合作产生收益,从而支持村里的水源保护的设计案例。融设计图书馆也开展驻场设计师项目,邀请国外设计师来到村子,在一个月的驻场时间里,通过跨文化的视角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进行创新设计。
2023年,融设计图书馆启动了“融设计课”项目,以工作坊课程合作的方式,走进高校,继续推进以研究呼唤创意的使命。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是关于湖南大学与融设计课联合举办的华之门2023CMF概念设计工作坊的具体流程安排和产出要求介绍。品物流形设计工作室的项目负责人林立超分享了本次的设计课题,为同学们讲述了课题背景和研究内容:上海手工棉纺工艺的起源与黄道婆带来的织造变革的渊源。 详细说明棉的起源、传播、发展历程、地域特征以及棉纺织种类和特点等背景知识。
首先,他从棉花的来源入手,以黄道婆的故事为切入点进行叙述,黄道婆的故事线中夹杂着棉纺织工艺的变化历程,分为原生、求艺、改良、发展四个阶段。棉花最初来自南亚和西亚地区,通过南北两条的路线传播到中国。棉纺织技术经历了手工纺织和工业纺织两个阶段,宋末元初之际黄道婆将棉纺织技术进行了改良,使得棉纺织成为一种更为高效的纺织技术。此后,棉纺织技术在中国的上海松江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到了明代,棉纺织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为重要的纺织产业之一。清代时期,棉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实现了机械化生产。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棉纺织品在品质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本次课题的挑战是从棉纺的发展故事中寻找灵感,转化成为建筑CMF的材料设计。林立超设计师讲述了如何从棉材料的结构特征、工艺等方面提取灵感的方法。如从棉花的形态特征,外形、结构、纤维长度、细度入手,也可以从棉花的天然色彩入手。此外也可以关注棉花的微观结构,将纤维的排列、交织方式、纤维与纤维之间的连接等特性转化成为材料的结构或者肌理。纵观棉花的加工工艺,棉花在被纺纱、织布时候的状态变化也可以为同学们带来灵感与启发。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建筑等,从中汲取灵感,从线条、色彩、形状等方面提取元素并运用到设计中。
讲座的第三部分,由卢馆长主持破题脑力激荡,通过多环节的提问与限时回答,让同学们使用便利贴记录关键词,展开灵感的探索。并以“点子银行”的方式,引导大家从关键词出发寻找灵感,为后续工作坊的概念冲刺环节储备灵感库。
本次讲座是湖南大学与“融设计课”联合工作坊的一部分,后续的工作坊更加注重思维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快速草图、概念梳理、手工草模等步骤,逐步带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炼出设计方案。工作坊的组织方式取自DESIGN SPRINT创意冲刺方法论,以“HANDS UP MINDS ON动手带动大脑”的理念来设计,包括思维训练和动手实验两大板块,带领学生真实的体验融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