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强还在本科时期学习机械工程时就表现出突出的艺术特长,在同系学长的推荐下,最终研究生阶段转型选择在湖南大学设计院工业设计专业攻读。
作为理工科出身的学生,范志强并不认为这样的工科背景是自己的短板,相反,工程方面的知识结合优秀的绘画能力,再辅以突破传统工业设计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的想象力,成为了他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突破成果的坚实后盾。
这与当时作为范志强导师的赵江华老师的期望完美契合,赵老师希望能够招收一些能力比较综合,并非纯设计专业出身的同学。在老师和学长的共同劝谏下,几番周折,最终他选择了赵老师的方向。范志强学长说:“与其说是我选择了赵老师,不如说是赵老师选择了我。”
在赵老师的指导和课程相关安排下,范志强的课题研究并没有因跨学科而产生太多的问题,反而没有一些传统思维的束缚,有能力提出更多新颖的想法,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情况下,范志强在第一个课题研究中就得到了较好反馈。
最后,在研究生毕业论文中,范志强将编程与设计完美结合,设计了一套通过编程提取设计特征的全新系统,这样跨学科跨领域的成果获得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谈及学习工作中的重要品质,范志强回首学习乃至工作的经历,提到:“带着问题成长是最有质量的成长。”我们在应对问题的时候会发现问题往往都是新的,实际上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参考,这个时候要靠自己的思考和能力去解决,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问对问题,重在思考过后认清问题的方向乃至本质。对于工业设计,我们往往流于表象,比如对杯子的设计,实际设计的本质是设计一种喝水的方式,这层逻辑的递进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提问,深入问题的本质。解决了本源问题,表层问题就自然而然迎刃而解,创新也会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