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升,山东青岛人,生于1984年2月,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党总支教师支部书记。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资助赴日本国立千叶大学设计科学学院设计文化研究室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设计创新驱动的地域振兴、社区营造、社会创新、城乡互动、可持续发展、弱势群体与边缘社区生活福祉改善,社会设计;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丝绸之路器物设计、跨文化设计比较、设计文化、设计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设计调查、文化可视化设计、设计研究方法等。在研究领域内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重点课题1项、其他省级和校级课题近10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专著1部,目前累计指导硕士研究生近30人。
教育背景
2002.9-2006.7就读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取得工业设计学士学位。2006.9-2009.7在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何人可教授。2009.10-2013.9以国家公派留学生身份就读于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工学部设计科学学院设计文化研究室(该研究室由社区营造权威宫崎清教授创立),师从前联合国经济师、地域振兴专家铃木直人教授和社区营造专家植田宪教授。博士研究领域为基于地域资源与本土文化的内发性地域振兴与社区整体营造设计。读博期间参与了一系列的地域文化田野调查与地域振兴设计项目:
2012.10-2013.9参与了JST(日本科学技术机构)发起的Multi-career Program,该项目包括为期半年的技术交涉力(ACE)、技术完成力(ACT)、技术经营力(AMT)的课程学习以及去美国斯坦福研究中心(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蒙大拿州立大学(Montana State University)等进行学术交流,期间系统介绍了千叶大学社区营造相关理论与实践。
2013.1以主要负责人身份参与 GADSP (Global Asia Design School Program)的子项目-Designing a Living based on Ancestral Wisdoms in Asuke (足助地区基于传统智慧的生活设计),该项目由来自千叶大学和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共6个国家的14名国际学生参与,研究了当地的传统居住空间、公共设施以及饮食文化,并做出改善社区福祉的设计方案。
2013.6 以项目负责人身份进行题为《建筑和景观设计中的陶瓷资源循环再利用研究-基于日本濑户与常滑两大陶瓷产区》的地域文化实地调研项目。
2012.05 福岛县三岛村地域文化调研与基于地方传统手工艺的社区营造设计项目,期间参加“会津传统手工艺人节”,团队设计的蓝染服饰、樱木刻章及陶艺作品很快售罄,引起较为热烈反响。
2011.9 日本小鹿田陶瓷生活文化与设计调查研究。
2011.8 日本Isumi地区家印(House Mark)设计文化调查研究。
2010-2011太平洋岛国帕劳Palau和宜瓦尔Ngiwal土著社区资源和文化探查以及社区营造设计。
科研成果(近三年)
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艺术介入乡村重建研究》、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创作项目1项《唐海上丝路“黑石号”沉船数字艺术创作》;湖南省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重点研发项目1项《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的长沙窑相关文化重建与产业振兴》;其他省部级、校级资政和教改课题近10项。“爱课程网”重点慕课建设课程《设计社会学》正在制作之中。在相关领域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论文“The Potential of Rural Crafts in Promoting Community Empowerment through Participatory Design Intervention”(翻译:《农村手工艺在参与式设计介入社区营造中的潜在价值》)获得Cumulus“国际设计艺术媒体院校联盟”国际会议Best Paper Award“最佳论文奖”。受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专著《地域文化与乡村振兴设计》获湖南省社科成果鉴定“省内领先”水平。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负责执行了 “设计新丝路” 2015 国际学术交流论坛,该活动旨在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跨文化设计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并于2016年对伊朗(古波斯)近10个文化古城进行了设计文化考察;负责执行了2018年湖南大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大湘西少数民族织锦刺绣工艺创新人才培养》。
奖励荣誉
2019年阿里活水计划学者;
2019年教育部电通高级人才;
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工艺美术类);
2018年湖南大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培训专家;
2018年湖南大学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
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工党员示范岗;
2018年湖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8年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2007年索尼创新设计工作坊,作品E-pal入围最终全国6强,并获得去索尼上海创意设计中心实习的机会,作品在“中国国际创意展览会”中的索尼创新成果展示空间中展出;
2006年上海国际设计双年展(主题:超设计),“折扇”获优秀工业产品设计奖,被“产品设计”,“大设计”等设计杂志转载
研究生培养方向
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经过三年训练学习使研究生成为设计能力突出、英语水平优秀、具备优良综合素养和设计领导力的国际化优秀设计人才。至今共指导硕士研究生近30人,指导学生获得红点、G-mark、IF、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银奖等知名设计奖项,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于阿里巴巴、腾讯、南车集团高铁设计中心等知名企业。
目前研究课题方向均有国家级项目支撑,具体如下:(1)设计创新驱动的地域振兴、社会创新和社区营造:该方向探索如何在地方社区逐渐崩坏的社会大转型的当代,基于地域文化与本土资源,利用设计驱动的协同创新改善地方社区的生活福祉。设计输出成果具有“大设计”属性,包含设计学科的各个类别,如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艺术设计、服务设计、商业模式设计、交互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建筑和景观设计、活动事件设计,等等;(2)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作: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游戏设计、跨媒体数字产品设计等数字化手段,记录、保护与传播文化遗产。(3)丝绸之路相关器物设计研究与实践:通过跨文化比较的方法,研究丝绸之路造物设计与丝路沿线各种文化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设计创新。(4)支持学生感兴趣的其他任何设计领域内的有价值的研究与实践,面向未知领域可以一起合作探索。
选择我的原因:(1)本人作为年轻老师,精力充沛、充满热情、正能量满满,会把所有的培养精力倾注在学生身上。会保证每周1-2次读书会,在读书会中进行论文分享与点评、英语学习、设计研究与实践汇报总结等。(2)本人英语精通,读书时代曾经兼职做过雅思和GRE培训老师。会利用每周读书会带学生精读Economist、Financial Times等知名英文期刊的文章,进行听说读写全面指导。同时,对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有深入的全程申报指导。(3)本人性格温和,与学生亦师亦友,可以相互激发、共同合作取得优秀成果。
我喜欢的学生品质:正能量满满、勤奋刻苦、英语突出、良好的综合人文素养、优秀自学能力、设计技能扎实、有鲜明特长(编程、文学、统计学、社会学、各类数字技术、组织沟通能力等),等等。欢迎来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一起加油,共同度过充实有意义的三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