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

感性设计

课程代码

  • A1008011M

中文名称

  • 感性设计

英文名称

  • Emotional design

学分

  • 2

学时

  • 32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用户的情感的感性需要,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用户感性需求,进而运用相关技术将获取的感性需求转化成为设计要素的技术和能力。

教学要求:

学生能够在设计研究过程中熟练应用感性设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处理;

用感性工学的相关方法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评价;

能够对具体的设计对象进行研究元素拆分,对单一感性元素进行分析,并对单一感性元素的分析结果进行整合,形成整体的感性体验应用模型

课程的预期输出包括阶段演示、概念方案、原型、设计报告或论文。

教学内容

1情感化设计理论

情感设计是指人与物的情感交流为目的的创作行为活动。设计师通过设计手法,对产品的颜色、材质、外观、点、线、面等元素进行整合,使产品可以通过声音、形态、喻义、外观形象等各方面影响人的听觉、视觉、触觉从而产生联想,达到人与物的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

2,感性工学理论与方法

山本一健于1986年提出感性工学这一概念,它是一种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来探讨“人”的感性与“物”的设计特性间关系的理论及方法.在产品设计领域,它将人们对“物”(即已有产品、数字或虚拟产品)的感性意象定量、半定量地表达出来,并与产品设计特性相关联,以实现在产品设计中体现“人”(这里包括消费者、设计者等)的感性感受,设计出符合“人”的感觉期望的产品。

3,语义差异法

语义差异法是描述法的一种,奥斯古德Osgood等1957年创造性的提出了语义差异法。让被访者对句子的意义进行解释,从而投射出其消费心理。语义差异法更多时候是用在量表技术中,从而形成一种语义差异量表。由于功能的多样性,语义差异量表被广泛地用于市场研究,用于比较不同品牌的形象,以及帮助制定广告战略、促销战略和新产品开发计划。

4,五感体验与通感设计

五感是人感知外界事物的感官通道,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所获的的感知信息通过人大脑的处理会综合出一个整体的感受认知,从而构成一个用户体验。五感在设计活动中的应用增强了用户体验过程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通感。钱钟书先生在语言学中提出了通觉这一概念,指出五感的不同组合将形成通觉现象从而产生增强感知效果的作用力。因此在感性设计中对五感及通感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增强用户体验过程并达到一个相对丰富且完整的体验状态。

5,意象尺度图的获取与流程方法

通过借助实验、统计、计算等科学方法,通过对人们某一事物的层次心理量的测量、计算、分析,降低对某一事物的认知维度,并得到意象尺度图,比较其分布规律的一种方法。

6, 数据处理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表达形式,可由人工或自动化装置进行处理。数据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之后,便成为信息。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数据处理离不开软件的支持,数据处理软件包括:用以书写处理程序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编译程序,管理数据的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软件包。这些辅助工具对各种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计算、编辑等的加工和处理,从而可以从大量数据中得到对设计活动有价值的支撑性数据。

7,感性设计方法应用

工业设计发展到现在,功能合理或是单纯的外在美感已经不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感性和体验成为设计的新焦点。伴随着感性设计概念的提出和深入,何为感性设计、如何进行感性设计、感性设计的评价标准都在不断被讨论和研究。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感性设计的理论研究根据不断变化着的设计对象及实践内容进行方法的再创新,以适应不同的设计需求,并达到较优的应用效果。

主要参考书目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 中信出版社2003.10


Frijda N H. The laws of emo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8, 43(5):349-58.


Jiao J, Zhang Y, Helander M. A Kansei mining system for affective design[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6, 30(4):658-673.


Matsubara Y, Nagamachi M. Hybrid kansei engineering system and design support[J]. Advances in Human Factors/ergonomics, 1995, 20(96):161-166.

Nagamachi M. Kansei Engineering: A new ergonomic consumer-oriented technology for product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1995, 15(1):3-11.

Lindgren H C. The Measurement of Meaning[J]. Lancet, 1957, 2(7):503-4.

Houghton K A. The measurement of meaning in accounting: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rincipal evidence [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 Society, 1988, 13(3):263-280.

P. Tommy Y. S. Suyasa. The Measurement of Meaning in Life[C]// Convention of As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8.

Solley C M, Messick S J. Probability, learning, the statistical structure of concept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meaning.[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57, 70(2):161-73.

Welcome!

close